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料盘的移载机构及自动化生产设备,包括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固定支撑组件与活动支撑组件,固定支撑组件将料盘固定在设定位置,活动支撑组件带动料盘上下移动,料盘在设定位置竖直叠放,料盘的两侧设置多个凹槽,固定支撑组件包括固定支撑件,活动支撑组件包括活动支撑件,固定支撑件与活动支撑件分别交错地与凹槽插接。本实用新型将PCB板设置在料盘上并令料盘竖直叠放,通过固定支撑组件、活动支撑组件与料盘的交错连接,将底部料盘分离,并通过传送带完成上料动作,从而达到料盘自动上料的效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与工作量,可与自动化、智能化的其余生产设备进行配合使用,有利于PCB板生产的自动化发展。
公开号:CN214338219U
申请号:CN202120509905.7U
申请日:2021-03-10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魏战光
申请人:Shenzhen Jinya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H05K3-0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盘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料盘的移载机构及自动化生产设备。
[n0002] PCB板,又称为印刷电路板,是现代各种电子设备中的主要部件。在PCB板的生产过程中,PCB板制成后通常装入料盘后放置在抽屉式的PCB板放置架上进行短期存放或移动,当后续工序需要PCB板时,需人工从成摞的料盘中逐一取出料盘进行上料动作,如分板或装配至电子设备工序时。这种上料方式不仅效率低下,提高人工成本与工作量,与现有趋向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设备不匹配。
[n0003] 以上不足,有待改进。
[n0004]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料盘的移载机构及自动化生产设备。
[n0005]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n0006] 一种料盘的移载机构,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支撑组件与活动支撑组件,
[n0007] 所述固定支撑组件将料盘固定在设定位置,所述活动支撑组件带动所述料盘上下移动,
[n0008] 所述料盘在所述设定位置竖直叠放,所述料盘的两侧设置多个凹槽,
[n0009] 所述固定支撑组件包括固定支撑件,所述活动支撑组件包括活动支撑件,所述固定支撑件与所述活动支撑件分别交错地与所述凹槽插接。
[n0010] 上述的一种料盘的移载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支撑动力源,所述固定支撑动力源连接所述固定支撑组件并带动所述固定支撑件水平移动,使得所述固定支撑件退出或插入所述凹槽。
[n0011] 上述的一种料盘的移载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活动支撑动力源与移载动力源,所述活动支撑动力源与所述移载动力源均连接所述活动支撑组件,
[n0012] 所述活动支撑动力源带动所述活动支撑件退出或插入所述凹槽;
[n0013] 所述移载动力源带动所述活动支撑组件在所述设定位置与传送带之间上下移动。
[n0014] 上述的一种料盘的移载机构,所述料盘的两侧设置多个竖直的凸块,所述凸块的上方设置凸条,所述凸块之间与所述凸条的下方形成所述凹槽,所述固定支撑件或所述活动支撑件插入所述凹槽内部并抵在所述凸条的下方,使得所述固定支撑组件或所述活动支撑组件与所述料盘连接。
[n0015] 上述的一种料盘的移载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固定支撑架与活动支撑架,所述固定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撑架上,所述活动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活动支撑架上,所述活动支撑组件带动所述料盘沿着所述活动支撑架上下移动。
[n0016]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撑架的四周设置限位板,所述料盘设置在所述限位板的内部。
[n0017] 上述的一种料盘的移载机构,所述固定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活动支撑组件的外部。
[n0018] 上述的一种料盘的移载机构,所述设定位置设置料盘感应器,所述料盘感应器感应在所述设定位置是否存在所述料盘。
[n0019] 一种自动化生产设备,包括上述的任意一种料盘的移载机构。
[n0020] 上述的一种自动化生产设备,包括第一移载机构与第二移载机构,所述第一移载机构与所述第二移载机构均设置有固定支撑组件与活动支撑组件,
[n0021] 所述第一移载机构上的设定位置上设置多个料盘,所述固定支撑组件、所述活动支撑组件交错地与底部的所述料盘连接,所述活动支撑组件将底部的所述料盘自所述第一移载机构分离并移动至传送带;
[n0022] 所述第一移载机构与所述第二移载机构之间设置所述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带动所述料盘移动至所述第二移载机构;
[n0023] 所述第二移载机构的所述活动支撑组件、所述固定支撑组件交错地与所述料盘连接,所述活动支撑组件带动所述料盘向上移动至所述第二移载机构的设定位置,所述固定支撑组件将所述料盘固定在所述第二移载机构的设定位置。
[n0024]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将PCB板设置在料盘上并令料盘竖直叠放,通过固定支撑组件、活动支撑组件与料盘的交错连接,将底部料盘分离,并通过传送带完成上料动作,从而达到料盘自动上料的效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与工作量,并可与自动化、智能化的其余生产设备进行配合使用,有利于PCB板生产的自动化发展,若在传送带的另一侧设置相同结构的移载机构,可反向使用固定支撑组件、活动支撑组件与料盘的交错连接,使得传送带运输的料盘与上方料盘完成叠加,从而达到收料的效果。同时,料盘在上料机构的竖直叠放有利于节省PCB板放置架的空间,提高生产空间的利用率。
[n002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26] 图1为移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n0027] 图2为固定支撑件与料盘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n0028] 图3为料盘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n0029]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n0030] 图5为料盘的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n0031] 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n0032] 图7为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n0033]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n0034] 1.自动化生产设备;
[n0035] 10.固定支撑组件;101.固定支撑件;102.固定支撑架;
[n0036] 11.活动支撑组件;111.活动支撑件;112.活动支撑架;113.辅助支撑件;
[n0037] 12.限位板;
[n0038] 2.第一移载机构;
[n0039] 3.第二移载机构;
[n0040] 4.传送带;
[n0041] 5.料盘;51.凸块;52.凸条;53.凹槽。
[n0042]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n0043]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或“设置”或“连接”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的含义是二或二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n0044] 一种料盘的移载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固定支撑组件10与活动支撑组件11,固定支撑组件10将料盘5固定在设定位置,活动支撑组件11带动料盘5上下移动,料盘5在设定位置竖直叠放,料盘5的两侧设置多个凹槽53,固定支撑组件10包括固定支撑件101,活动支撑组件11包括活动支撑件111,固定支撑件101与活动支撑件111分别交错地与凹槽53插接。本实用新型通过交错地利用固定支撑件101、活动支撑件111与料盘5的连接,令多个料盘5构成的料盘组中的底端料盘分离或令传送带运输的料盘5叠加至多个料盘5构成的料盘组中,从而完成料盘5的自动上料或收料。
[n0045] 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料盘5的两侧设置多个竖直的凸块51,凸块51的上方设置凸条52,凸块51之间与凸条52的下方形成凹槽53,固定支撑件101或活动支撑件111插入凹槽53内部并抵在凸条52的下方,令固定支撑件101或活动支撑件111与凹槽53完成装配,并在重力的作用下,固定支撑件101或活动支撑件111抵在凸条52的下方,形成支撑,从而使得固定支撑组件10或活动支撑组件11与料盘5连接,并能够托起所有的竖直叠放的料盘5。由于料盘5上设置有磁条固定PCB板,磁条的一侧露出料盘,如图3、图4所示,另一侧不露,如图5、图6所示,故导致料盘5的凸条52长度有所不同,磁条露出侧的凸条52为断续结构,磁条不露侧的凸条52为连续结构。
[n0046] 如图2所示,支撑机构的动力源包括固定支撑动力源、活动支撑动力源及移载动力源,支撑机构还包括固定支撑架102与活动支撑架112。固定支撑组件10设置在固定支撑架102上,固定支撑动力源连接固定支撑组件10并带动固定支撑件101在固定支撑架102上水平移动,使得固定支撑件101退出或插入凹槽53。活动支撑组件11设置在活动支撑架112上,活动支撑动力源带动活动支撑件111退出或插入凹槽53;移载动力源带动活动支撑组件11在设定位置与传送带4之间上下移动,以便于将底端料盘移动至传送带4上。
[n0047] 如图1所示,固定支撑架102的四周设置限位板12,料盘5设置在限位板12的内部。
[n0048] 如图1所示,为保证固定支撑件101、活动支撑件111能够交错地与料盘5连接,并令二者的连接时能够承接所有的料盘5不掉落,固定支撑件101活动支撑件111的位置需要错开设置,二者的移动不受影响。在一种实施例中,固定支撑组件10设置在活动支撑组件11的外部。
[n0049] 设定位置设置料盘感应器,料盘感应器感应在设定位置是否存在料盘5。料盘感应器与固定支撑组件10、活动支撑组件11二者的控制端连接,当料盘感应器感应到料盘5的存在时,固定支撑组件10、活动支撑组件11方才运动。
[n0050] 在一种实施例中,活动支撑组件11还包括辅助支撑件113,当活动支撑件111插入或退出料盘5的凹槽53时,辅助支撑件113同时插入或退出相近的凹槽53内部,以增加活动支撑组件11对料盘5的脱离力度,有利于活动支撑组件11与料盘5的脱离。
[n0051] 在一种实施例中,支撑机构包括4个固定支撑组件10与4个活动支撑组件11。
[n0052] 在一种实施例中,固定支撑动力源、活动支撑动力源及移载动力源均为气缸组件。
[n0053] 在一种实施例中,固定支撑动力源、活动支撑动力源及移载动力源均为电机组件。
[n0054] 在具体实施例中,多个料盘5竖直紧密叠放形成料盘组,料盘组的最底端的料盘5称为底端料盘,初始状态时,料盘组置于限位板12内部,固定支撑件101插入底端料盘两侧的凹槽53内部,并在固定支撑动力源的支撑作用下令料盘组固定在设定位置,此时,固定支撑组件10及底端料盘均处于设定位置,活动支撑组件11设置在设定位置的下方。料盘5感应器感应到料盘5的存在,控制端启动支撑机构。
[n0055] 实施例一:
[n0056] 移载动力源带动活动支撑组件11沿着活动支撑架112向上移动,直至活动支撑件111对准底端料盘。
[n0057] 活动支撑动力源带动活动支撑件111水平移动,活动支撑件111插入底端料盘的凹槽53内部后,移载动力源带动活动支撑组件11继续上升一段距离,令活动支撑件111承接整个料盘组,固定支撑组件10的固定支撑件101脱离料盘5的凸条52下部。
[n0058] 固定支撑动力源带动固定支撑件101水平移动,固定支撑件101退出底端料盘的凹槽53,为活动支撑组件11下移让开空间。
[n0059] 移载动力源带动活动支撑组件11沿着活动支撑架112向下移动,使得料盘组的倒数二层的料盘5停留在略微高于设定位置处,固定支撑动力源带动固定支撑件101水平移动,固定支撑件101插入此时料盘组的倒数第二层的料盘5的凹槽53内部,此时,固定支撑件101并未与倒数第二层的料盘5的凸条52相接触。
[n0060] 移载动力源带动活动支撑组件11沿着活动支撑架112向下移动,将底端料盘分离,在该过程中,料盘组逐渐下降,直至固定支撑件101与倒数第二层的料盘5的凸条52相接触,承接除底端料盘外剩余料盘。
[n0061] 活动支撑件111将底端料盘移动至传送带4处,活动支撑动力源带动活动支撑件111水平移动,活动支撑件111退出底端料盘的凹槽53。
[n0062] 此时,活动支撑组件11在设定位置下方,恢复初始状态,移载动力源继续带动活动支撑组件11沿着活动支撑架112向上移动,将活动支撑件111移动至设定位置。
[n0063] 循环上述动作,不断将料盘组的底端料盘分离。
[n0064] 一种自动化生产设备,包括上述的任意一种料盘的移载机构。
[n0065]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自动化生产设备1包括第一移载机构2与第二移载机构3,第一移载机构2与第二移载机构3之间设置传送带4。第一移载机构2与第二移载机构3均为相同的结构,均包括固定支撑组件10与活动支撑组件11。第一移载机构2的设定位置上叠放多个料盘5,固定支撑组件10、活动支撑组件11交错地与底端料盘连接,活动支撑组件11将底部的料盘5自第一移载机构2分离并移动至传送带4,完成将底部的料盘5的分离,传送带4将料盘5移动至第二移载机构3,第二移载机构的活动支撑组件、固定支撑组件交错地与料盘连接,活动支撑组件带动料盘向上移动至第二移载机构的设定位置,固定支撑组件将料盘固定在第二移载机构的设定位置,从而完成将传送带运输的料盘5向上收料。
[n0066] 第一移载机构2经过上述的过程描述将底端的料盘5自料盘组分离,通过传送带将料盘5移动至第二移载机构3,在该移动过程中,料盘5上的物料被处理,第二移载机构3实现对料盘5的收料动作。
[n0067]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二移载机构上,多个料盘5已竖直紧密叠放在设定位置形成料盘组,料盘组的最底端的料盘5称为底端料盘,初始状态时,料盘组置于限位板12内部,固定支撑件101插入底端料盘两侧的凹槽53内部,令底端料盘固定在设定位置,传送带4运输自第一移载机构2脱离的分离料盘至第二移载机构3,并令分离料盘处于第二移载机构3的底端料盘的正下方,活动支撑组件11处于设定位置与传送带4之间的位置。
[n0068] 实施例二:
[n0069] 移载动力源带动活动支撑组件11沿着活动支撑架112向下移动,直至活动支撑件111对准分离料盘,活动支撑动力源带动活动支撑件111水平移动,活动支撑件111插入分离料盘的凹槽53内部,令活动支撑组件11与分离料盘连接。
[n0070] 移载动力源带动活动支撑组件11沿着活动支撑架112向上移动,分离料盘逐渐上升与底端料盘的底部接触,并随着活动支撑组件11的上升逐渐与底端料盘贴近叠加,完成分离料盘与底端料盘的叠放。
[n0071] 移载动力源带动活动支撑组件11继续上升,直至固定支撑件101脱离底端料盘的凸条52下部,即固定支撑件101不与凸条52接触,此时,活动支撑组件11停止上升。
[n0072] 固定支撑动力源带动固定支撑件101水平移动,固定支撑件101退出底端料盘的凹槽53,令活动支撑件111承接整个料盘组。
[n0073] 移载动力源带动活动支撑组件11沿着活动支撑架112向上移动,使得分离料盘停留在略微高于设定位置处,固定支撑动力源带动固定支撑件101水平移动,固定支撑件101插入分离料盘的凹槽53,但此时固定支撑件101并未与分离料盘的凸条相接触。
[n0074] 移载动力源带动活动支撑组件11沿着活动支撑架112向下移动,直至固定支撑件101与分离料盘的凸条相接触,活动支撑组件11停止向下移动。
[n0075] 活动支撑动力源带动活动支撑件111水平移动,活动支撑件111退出分离料盘的凹槽53内部。
[n0076] 移载动力源带动活动支撑组件11沿着活动支撑架112向下移动,分离料盘成为新的底端料盘,传送带4运输新的分离料盘至第二移载机构3,恢复初始状态,循环上述动作,不断将传送带4 的分离料盘向上收料。
[n0077] 在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中,使得料盘组的倒数二层的料盘5停留在略微高于设定位置处或使得分离料盘停留在略微高于设定位置处,均为了让固定支撑件101能够更好地插入料盘5的凹槽53内部,而不受到凸条52的摩擦力限制,减少插入难度与磨损。
[n007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料盘的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支撑组件与活动支撑组件,
所述固定支撑组件将料盘固定在设定位置,所述活动支撑组件带动所述料盘上下移动,
所述料盘在所述设定位置竖直叠放,所述料盘的两侧设置多个凹槽,
所述固定支撑组件包括固定支撑件,所述活动支撑组件包括活动支撑件,所述固定支撑件与所述活动支撑件分别交错地与所述凹槽插接。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料盘的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支撑动力源,所述固定支撑动力源连接所述固定支撑组件并带动所述固定支撑件水平移动,使得所述固定支撑件退出或插入所述凹槽。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料盘的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活动支撑动力源与移载动力源,所述活动支撑动力源与所述移载动力源均连接所述活动支撑组件,
所述活动支撑动力源带动所述活动支撑件退出或插入所述凹槽;
所述移载动力源带动所述活动支撑组件在所述设定位置与传送带之间上下移动。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料盘的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盘的两侧设置多个竖直的凸块,所述凸块的上方设置凸条,所述凸块之间与所述凸条的下方形成所述凹槽,所述固定支撑件或所述活动支撑件插入所述凹槽内部并抵在所述凸条的下方,使得所述固定支撑组件或所述活动支撑组件与所述料盘连接。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料盘的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固定支撑架与活动支撑架,所述固定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撑架上,所述活动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活动支撑架上,所述活动支撑组件带动所述料盘沿着所述活动支撑架上下移动。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一种料盘的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架的四周设置限位板,所述料盘设置在所述限位板的内部。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料盘的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活动支撑组件的外部。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料盘的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位置设置料盘感应器。
[0009] 9.一种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料盘的移载机构。
[0010] 10.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移载机构与第二移载机构,所述第一移载机构与所述第二移载机构均设置有固定支撑组件与活动支撑组件,
所述第一移载机构上的设定位置上设置多个料盘,所述固定支撑组件、所述活动支撑组件交错地与底部的所述料盘连接,所述活动支撑组件将底部的所述料盘自所述第一移载机构分离并移动至传送带;
所述第一移载机构与所述第二移载机构之间设置所述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带动所述料盘移动至所述第二移载机构;
所述第二移载机构的所述活动支撑组件、所述固定支撑组件交错地与所述料盘连接,所述活动支撑组件带动所述料盘向上移动至所述第二移载机构的设定位置,所述固定支撑组件将所述料盘固定在所述第二移载机构的设定位置。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14338219U|2021-10-01|一种料盘的移载机构及自动化生产设备
CN111071737A|2020-04-28|一种料盘自动下落分离装置
CN109742909A|2019-05-10|一种电机工装自动化循环装置
CN111266317B|2020-11-03|一种圆柱型电池的自动分档设备及自动分档装箱包装系统
CN214691567U|2021-11-12|一种输送定位装置及板件自动收取设备
CN208189550U|2018-12-04|一种料架及具有其的料盒转移系统
CN109759885A|2019-05-17|一种磁瓦自动化智能上料装置
CN109686532A|2019-04-26|一种磁瓦充磁装置
CN214692184U|2021-11-12|托盘输送装置
CN112811078A|2021-05-18|一种输送定位装置及板件自动收取设备
CN211618170U|2020-10-02|用于对旋铆后的阀轴和磁片进行下料的装置
CN109941762B|2021-04-27|一种用于显示屏的码卸垛装置和码卸垛方法
CN214568857U|2021-11-02|一种多料盘自动上料机
CN209901608U|2020-01-07|一种全自动双轨点胶机
CN212173632U|2020-12-18|钢片供料装置
CN210304640U|2020-04-14|太阳能电池片的分选机
CN212449404U|2021-02-02|一种电子产品组装回流线装置
CN209918376U|2020-01-10|分选机料盒的转运装置以及分选机
CN211444206U|2020-09-08|一种Tray盘自动上料设备
CN212024102U|2020-11-27|一种不间断自动上料载台
CN212922115U|2021-04-09|载板夹取机构
CN209592227U|2019-11-05|方形电芯热压机
CN212085029U|2020-12-04|自动定位印刷叠片装置
CN210709515U|2020-06-09|一种流水线
CN112739077B|2021-06-22|电路板自动叠板装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509905.7U|CN214338219U|2021-03-10|2021-03-10|一种料盘的移载机构及自动化生产设备|CN202120509905.7U| CN214338219U|2021-03-10|2021-03-10|一种料盘的移载机构及自动化生产设备|
[返回顶部]